脱脂是电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无论是电镀前还是电镀后的清洗,都会影响金属镀层和化学镀层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意电镀主浴成分和参数的变化,而忽视了清洗。
事实上,超过70%的质量问题与清洁有关。如果脱脂不干净,涂层会产生起泡、剥落、起泡等缺陷;如果不清洗干净,涂层会形成斑点和污渍等缺陷。
冲洗注意事项
1.水质是前提
电镀清洗的水质要求非常严格。使用的水质因工艺、站或电镀类型而异。工艺用水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预处理清洗水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来说,自来水(C类水)可以满足要求。
(2) 最好在进入镀浴前使用纯水(A级水)进行第一次清洗,特别是在化学镀镍前的清洗。
因为一般自来水中含有过多的钙、镁或铁离子,一旦这些离子被带入镀液中,镀液就容易沉淀;或者引入非金属离子,使化学镀镍层变脆、起雾、条纹等缺陷。
(3)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最好使用纯水从镀槽中首次清洗出来,这样高浓度的首次清洗水就可以回收利用:当主槽中的液体不足时,可以直接将清洗水添加到主槽中,从而降低成本和重金属排放。
(4) 表面处理后的最后一次清洗水应符合HB 5472–1991中规定的清洗水标准;金属电镀和化学涂层工艺水质规范”;。
这样,清洗后的零件不会留下影响涂层质量的水痕、斑点或杂质。每种镀层类型的清洗水和溶液制备水请参考HB5472-1991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镀层和化学涂层工艺的水质分类和指标、水质分析方法和工艺用水要求。
2.温度是关键
清洁水的温度也很关键。清洗水的温度因工艺或镀层类型而异。
(1) 用碱性溶液脱脂后,必须用60°C以上的流动热水清洗。
零件在碱性溶液中脱脂后,表面会有残留的碱液和乳化皂化的油渍。这些油渍在遇到冷水后会凝结在零件表面,使清洁不彻底;同时,这也会在下一道工序中造成很大的酸浪费,因为除了除锈和活化零件表面外,一些酸还必须中和零件表面残留的碱液。
因此,应使用60°C以上的热水清洗脱脂零件,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残留的碱液和污垢。
(2) 对于镀有碱性电镀液的零件,镀后应使用流动的热水或热水浸泡进行清洗。
氰化镀锌后,将零件浸入40~60°C的热水中20~30分钟,以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残留的镀液;否则,钝化后产生的钝化膜会将这些碱性物质紧紧包裹或包裹在钝化膜中,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浸泡的热水应经常更换或更新,否则不仅无法达到清洁效果,还会影响涂层的外观质量。
(3) 电镀后的电镀零件在干燥前应进行热洗。
提高镀件的温度可以加速镀件的脱水,有效防止水痕或水斑的形成。对于镀镍零件,还可以有效防止黄点(锈斑)的产生。
(4) 镀锌和钝化后的零件应使用不超过60°C的温水进行清洁。
如果温度过高,新形成的钝化膜容易破裂,钝化部分膜薄而浅,耐腐蚀性差;如果温度太低,不利于彻底清洁零件。
因此,镀锌零件应在适当的温度下用温水熨烫,这不仅使清洁更清洁,而且密封了薄膜的孔,大大提高了薄膜的耐腐蚀性。
(5) 有砂眼或小盲孔的零件应采用冷热交替的水进行清洗,这有利于提高水对砂眼的渗透性,使这些零件中的溶液与清洗水充分交换,使砂眼中的所有溶液流出。
交替清洗的时间和次数取决于零件的尺寸、盲孔(砂眼)的尺寸和深度:零件大,盲孔小而深,清洗时间长,次数多;相反,时间短,频率小。
3.细节为保证
除了水质和温度,细节也很重要。
(1) 洗涤震动不应减少
无论是用吊架还是篮子清洗镀件,镀件在进入水箱后都应上下、左右、前后(或摆动)摇晃,以增加镀件与清洗水的接触。
此外,当镀件摇晃时,它会与清洗水产生相对运动,镀件表面的残留液体或污垢会在相对运动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下剥落。抖动也可以增强布料
Lang运动增加了镀件表面残留液体与清洗水之间的扩散速度,使清洗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置换残留液体,覆盖镀件的整个表面。
(2) 清洁钩必须完整
如果在清洁过程中只清洁镀件,则钩件无法完全清洁。当进入下一道工序、卸载和干燥时,吊架上携带的溶液或污垢会落入镀浴或下一道工艺的零件表面,造成镀液污染,导致涂层起泡并出现斑点,或在零件上表面积聚、起泡等缺陷。
此外,如果钩子不干净,它与阴极棒的导电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零件、吊架和挂钩应一起清洁。如果吊架太高,无法浸入液位以下,可以用水龙头清洗或用手清洗,以避免上述现象。
(3) 应使用流水进行清洁
当使用积水进行清洗时,清洗水的浓度会越来越高。以后,它不仅没有清洁效果,还会使镀件越来越脏。
因此,应使用流动的水进行清洗,以确保清洗槽中的水始终处于更新状态。从节水的角度来看,逆流流动的水可以用于冲洗,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洗槽中的水流不能短路。
如果水从左下角进入,它应该从右上角流出。它不能从顶部或一侧进出;否则,水的变化是不够的,不能发挥流水的作用。对于非流动水洗涤(最后一次纯水洗涤),还需要更换或不断补充新水以达到洗涤目的。
4.清洗速度不宜过快
当将镀件从镀浴或清洗浴中取出时,在镀浴上方停留一段时间(10~30秒)。对于碗形零件或带有深孔和盲槽的零件,在槽出来后,在镀槽上方轻轻摇晃和翻转,并尽可能多地倒出内部液体。
首先,尽量减少溶液夹带造成的镀液损失;其次,应尽可能少地将上一道工序中的残留溶液带入下一道工序,对下一道工艺中的溶液造成污染;第三,减轻清洁负担。薄而轻的零件应缓慢放入镀浴或清洗浴中,以防止零件从篮中漂浮出来。
5.清洁时不要一次挂太多镀件
为了追求速度,一些生产工人在电镀小零件时需要填充与篮子大一样多的零件。然而,这是不合理的:
悬挂的零件太多,重量增加,零件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配件更紧。仅通过摇晃很难完全改变零件之间的接触面,接触零件也无法完全清洁;此外,电镀时,镀件数量过多,涂层厚度不均匀,容易产生接触痕迹。因此,不建议一次装载太多货物。一般来说,镀件最好在篮底铺2~3层。
除了掌握上述清洁细节外,特殊零件还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清洁方法:
(1) 注射方法。
使用医用注射器将清水注入盲孔和狭缝,可以驱除隐藏在里面的酸、碱和污垢,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3) 中和法。
镀件出浴后,砂眼中的镀液很难被洗掉,可以采用中和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碱性镀锡后,可用4%~6%的稀硫酸中和,镀镍后,可用3%~5%的稀碳酸钠溶液中和,或用防锈水浸泡处理。
(4)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振动的机械性能,脱脂溶液中会产生数万个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在形成、生长和闭合时会产生强大的机械力,使附着的油脂和污垢能够快速分离,从而达到清洁效果。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如螺纹、盲孔、凹槽、狭缝)的电镀零件和具有高清洁度要求的精密零件。
五、视点
在电镀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温度、水质和方法清洗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零件和不同的镀层类型。此外,细节管理也很重要。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才能保证涂层质量,为生产服务。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