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十大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Nov. 17, 2021   |   5353 views

在镀银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以下是镀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总结。我希望我们能帮助你快速找到故障的原因。

1、 镀银不均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目前,氰化镀银工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这种溶液相对稳定,但在镀大型平面零件时,涂层往往不均匀且泛白。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不仅是工件脱脂不彻底和预处理本身的影响,还有镀银溶液中氰化物含量低。

氰化镀银溶液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氰化物用作络合剂和阴极表面活性剂,使涂层晶体细小均匀。

当氰化物含量较低时,根据中浓度镀液,如果氰化物低于309/L,阴离子容易在阴极上放电,这降低了电镀过程中的阴极极化,减小了有效电流密度的范围,涂层结晶粗糙,导致花朵。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首先将镀液中的氰化物含量调整到工艺规范,严格控制零件的除油和预处理过程,然后进行电镀。

当零件进入浴槽时,首先使用大电流冲击(比正常大1~2倍)并适当移动零件。镀2分钟后,取出,在水中上下移动清洗,然后放入镀浴中。上述缺陷可以通过按照正常工艺规范进行电镀来克服。

2、 镀银层发光后表面出现蓝色雾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目前,无论生产中使用哪种镀银工艺,除了光泽镀银外,镀后都需要经过光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光泽。

光输出一般采用以下工艺流程:铬酸酸洗、水洗、氨膜去除、水洗和稀硝酸。然而,在光输出后,零件表面经常会产生一层蓝色雾膜,影响光泽度。

虽然产生这种雾膜的原因与光输出的每个过程有关,但人们发现,铬酸洗在生产中是最重要的,这通常是由于酸洗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盐和三价铬造成的。

硫酸盐来源于工业级铬酸酐。镀银层在浸渍和光亮时会产生三价铬。由于六价铬被还原为三价铬,形成硫酸盐和三价铬,附着在零件表面形成蓝色雾膜,不易清洁。

上述缺陷可以通过用适量的碳酸钡沉淀来去除。如果溶液中积聚了过多的三价铬需要去除,可以使用少量硝酸银作为接触剂,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并加热至80~90℃,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从而避免形成蓝雾膜,这可以大大延长溶液的使用寿命,节省铬酐,减少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3、 镀锡后如何镀银铜元件?

在电子、电气和仪器仪表行业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需要在锡焊接后镀银的铜部件,例如空气电容器的移动和固定件。部件与轴之间的连接采用锡焊,屏蔽盖和隔离板的接头也采用锡焊。锡焊后,一些焊剂及其分解物质会残留在表面上,这样,在同一零件上会形成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污垢,这给电镀带来了一些困难。

大多数常用的焊锡是由铅锡以不同比例焊接而成的合金。

这种焊料附着在零件上。在电镀前的酸洗过程中,几种不同的金属都在同一种酸洗溶液中(这种酸通常是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因此,铜的酸洗效果很好,但铅和锡会变成灰黑色。这是因为铅和锡的氧化产物松散,黑灰色薄膜的导电性差,电镀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酒精或其他溶剂清洗焊接接头处的焊剂,然后进行酸洗。应根据零件的具体形状采用不同的方法。

形状简单、易刷的零件可以刷掉灰黑色的薄膜。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不容易刷。它可以用浓硝酸腌制(不形成硫酸铅)。其在黑灰膜中的导电性稍好。

酸洗后,可以直接进行氰化镀铜。首先,使用高电流冲击镀层(比正常电流高2~3倍)覆盖一层薄薄的铜;然后进行镀银,用大电流进行相同的冲击,并适当摆动零件。镀3~5min后,取出用清水清洗,然后放入镀槽中按照正常工艺规范进行电镀,以获得良好的镀银层。

4、 为什么镀银在空气中容易变黄变黑?它会影响导电性吗?

一般来说,纯银的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好。不易溶于普通酸碱(硝酸和王水除外),但易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起初,由于含有少量的硫化银,它看起来是黄色的。随着时间的延长,硫化银的量增加,整个表面变成黑褐色。

众所周知,有些镀银是为了导电,所以如果镀银层变黑,会影响导电性吗?有人在这一领域做过研究工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硫化银薄膜非常薄。即使在强成形条件下,薄膜的厚度也仅接近0.1μm

该硫化银层的微小厚度不太可能对镀银部件的导电性产生任何显著影响。因为即使在特殊的高频系统中,电流渗透的深度也比上述硫化银膜的厚度大很多倍。

此外,硫化银通常与金属银混合,即使在制备纯硫化银试剂时也很难去除。显然,渗入硫化银中的金属夹杂物在提高电导率方面起着桥梁作用,硫化银本身也是导电的,正常情况下是金属电导率的20%。

那么,如果镀银层的表面变黑,它没有效果吗?

那就是’这不是真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硫化银膜的不均匀形成,涂层具有;肮脏”非商品外观,非常难看,非常不利于镀银的装饰目的。

(2) 虽然硫化银膜对镀件的导电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硫化银本身的导电性比纯金属差得多,因此镀件连接面的接触电阻会增加,这会对一些连接器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连接器不够紧固的情况下。

(3) 银金属的钎焊性能相对较好,但表面形成硫化银后,很难焊接,不利于设备的维护。

综上所述,电子设备的设计者不应担心镀银部件的变色会影响导电性,还应考虑其不利因素,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5、 为什么氰化镀银要进行预处理?

镀银主要在铜和铜合金零件上进行。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银涂层,无论是氰化镀银还是其他镀银,都需要进行预镀或汞均匀化处理。这是由金属银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银是一种具有强正电的贵金属。根据电化学序列的顺序,铜在银的前面,因此铜的电势比银的电势负。

当铜部分与镀银溶液接触时,铜将与电解质中的银粒子发生置换反应。因此,铜将转化为铜离子进入溶液,银离子将获得电子从溶液中沉淀并沉积在铜部件上。

这种反应不仅是因为铜离子污染了镀银槽,还因为获得的银层相对松散,与铜基体的附着力不强。

如果在这种松散的替代银涂层上进行镀层,所得涂层不能满足附着力指标和质量要求。因此,除了油和酸腐蚀外,铜和铜合金零件在进入镀浴前还需要在镀前进行特殊的预处理。生产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汞均化。

汞合金化处理后,在铜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铜汞合金。这层合金的电势比银的电势更正,从而防止镀银过程中容易产生替代涂层。

由于汞均化处理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不适合精度要求高的餐具和零件。一些企业使用氰化铜预镀或在低银离子浓度的氰化物浴中预镀银,以改变零件表面的电势,提高镀银层的附着力。

具体的选择方法可以根据产品零件的要求和用途来确定。

6、 铜铸件镀银应注意哪些问题?

铸铜零件的金属结构比轧制和轧制铜材料的金属结构松散,外观粗糙多孔。此外,一些型砂、石蜡和硅酸盐物质经常留在铸铜零件的表面。如果不进行清洗,往往会导致局部镀层失效,因此,铜铸件的表面清洗处理和加强适当的工艺步骤是解决铜铸件镀银质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铜铸件可采用以下工艺流程:碱性化学脱脂、热水洗涤、清水洗涤、25%氢氟酸浸泡、清水清洗、混合酸腐蚀、清水洗涤,5%碱性溶液浸泡,清水洗涤,预镀铜,清水洗涤、镀银、清水洗涤、钝化、清水清洗,除膜、清水洗涤。

由于铸铜零件的金属结构松散多孔,电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要求:

(1) 每道工序应彻底清洁,防止孔隙中残留的溶液影响下一道工序;

(2) 铸铜零件的实际表面积比计算表面积大很多倍,电镀过程中的冲击电流密度比普通零件高出约3倍,预镀时间比普通零件长;

(3) 在预镀铜过程中,应经常摇晃零件和吊架,以确保涂层颜色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防止镀银过程中的花斑现象影响涂层的外观质量;(4) 镀银时,必须对镀液进行充电,采用脉冲电流密度,在摇动工件的前提下进行5分钟的电镀,然后转换为正常电流密度;

(5) 镀银后的钝化处理应加强,在流动水中清洗10~20min,用热水清洗并立即干燥。烤箱温度可以控制在100~150℃下更长时间,以防止发霉。

7、 如何选择钢铁零件镀银的预镀层?

由于银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物理性能,钢铁零件镀银广泛应用于国防和通信工业的负载条件下的防粘结涂层以及作为热气密封的密封涂层。

由于铁和银之间的标准电位差异很大,如果中间预涂层的选择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钢铁零件与银涂层之间附着力弱、涂层耐腐蚀性差等质量问题,导致产品返工和报废。

对于钢制零件镀银的特殊要求,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钢铁零件镀银的预处理方法不能像铜及其合金那样直接均匀化。

因为铜和汞可以形成致密的铜汞合金,而且这层合金的电势比银的电势更正,所以在零件下槽镀银时,银层不会被取代,但铁不能与汞形成合金,因此无法获得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预涂层。因此,汞齐化处理不适合钢铁零件的预处理。

(2) 对于钢铁零件的镀银,应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预涂层。对于导电性要求高的电气部件,应选择精心结晶的氰化铜作为预涂层。

当零件在150℃以上长时间使用时,预镀酸性镍层优于预镀铜层,因为银在基体金属和涂层之间的界面扩散形成的银铜合金很脆,对涂层的附着力有害。

(3) 当钢铁零件镀银作为高温抗氧化密封涂层时,应选择镀镍和镀金作为预涂层和中间层。

由于金属层优先扩散到基体金属,因此防止了镀银层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的扩散和起泡,从而在这种条件下镀银层具有最佳的密封性和粘附性。

(4) 镀银在钢铁零件上的附着力取决于预涂金属可以与基体金属形成合金互穿涂层,并与银层形成合金,这也是选择预涂和中间涂层的标准条件之一。

可以与铁形成合金的金属包括镍、钴、金、钯等,可以与银形成合金的材料包括铜、镍、金、铂等。可以根据钢铁零件的使用环境和用途选择适当的预涂层和中间层。

8、 为什么用钾盐代替钠盐进行氰化镀银?

氰化镀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各种用途的配方比较齐全。然而,从每种配方的组成可以看出,氰化物镀银电解质是由氰化钾制备的。为什么;氰化银用氰化钠制备电解液?

长期实践证明,钾盐比钠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1) 钾盐电解质的电导率高于钠盐电解质,极限电流密度也更高,整个电流密度范围也高于钠盐电解质。

(2) 在用钾盐制备的电解质中产生的碳酸钾具有高溶解度。如果镀液中的碳酸钠超过609/L,银层的结晶将变得粗糙。然而,如果使用用钾盐制备的电解质,碳酸钾浓度可以上升到909/1而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3) 钾盐电解液的阴极极化略高于钠盐电解液,涂层分散能力强,结晶精细。

(4) 从钾盐电解质中获得的银层的纯度和物理性能优于钠盐电解质。

(5) 钾盐的硫含量低于钠盐(非常小),镀银层的硫含量也相对降低,提高了银层的抗变色能力。

例如,当使用低纯度的钠盐时,首先很难溶解阳极,然后钠盐中的硫与溶液中的银反应,使整个电解质变成灰黑色,导致正常电镀失败。因此,在镀贵重金属时,通常使用钾盐来制备电解液。

9、 如何维护和控制氰化镀银槽?

氰化镀银液是一种价格较高的电解液。在浴液的维护和控制中应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氰化镀银的阴极和阳极电流效率实际上是100%,因此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

由于银离子的电极电位为正,因此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可以优先沉积。即使溶液中含有少量具有负多重电位的金属杂质,也不会对银镀层产生严重影响,但重金属杂质和有机杂质的污染不容忽视。

Fe2、Cu、PB2等杂质的污染会导致涂层松动,改变涂层的物理性能。有机杂质的载体会导致涂层脆性断裂甚至剥落。

虽然氰化镀银液比其他无氰镀银液更稳定,但在维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各种铜及其合金零件落入镀液中时,应立即取出,避免污染镀液;

(2) 复杂零件镀银时,应进行清洁,不得将各种溶液带入镀银槽;

(3) 阳极是无机杂质的重要来源。电镀阳极的纯度应保持在99.97%以上;

(4) 镀银后,应覆盖镀银槽,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落入槽中。

氰化镀银槽一般根据工作量和镀层外观进行控制。通常,罐液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氰化物的分解、银离子的消耗和去除以及碳酸盐的积累。

当银离子含量过低时,容易产生树枝状银层,涂层钝化不亮。此时,可以适当添加银离子,或者可以添加阳极板来调节补充量。

当镀银阳极溶解异常时,刷阳极并添加氰化物。当碳酸盐超过909/L时,镀银层的结晶将非常粗糙,银层的耐腐蚀性和耐变色性将变差。1.49氰化钡可用于沉淀L9碳酸钾进行碳酸盐处理。由于氰化钡试剂成本高,使用受到限制。

目前,通常使用经济且来源广泛的氢氧化钙代替。只需要0.59氢氧化钙就可以去除19碳酸钡。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涂层的粗糙是由溶解在阳极中的固体颗粒引起的。因此,镀银槽应定期进行过滤。

为了消除各种有机杂质的污染,偶尔添加L9/L活性炭进行过滤也是控制镀银槽的必要条件。

10、 镀银过程中阳极变黑的原因是什么?

在镀银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阳极钝化和银阳极板发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 镀银浴中的游离氰化物含量低,pH值低,不利于银阳极的活化和溶解。另一方面,它是镀银浴中光亮剂和分解产物影响下产生的偏振膜。

(2) 阳极与阴极的比例不正确,小于1:1[一般要求L:(1.5~2)],导致阳极电流密度过高,导致阳极板钝化。

(3) 镀银液中铁杂质含量高,受硫化物杂质的影响。

(4) 银阳极板材料不纯,含有铅和铜等重金属杂质,导致阳极溶解过程中氧化发黑。

以上是镀银十大常见问题的总结。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可以关注我们,或在文章底部留言与您沟通。

Post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Required fields have been used * annotation